新闻中心banner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客户成就

TOP期刊!利用原位压缩X-CT技术探究增材制造高强韧金属玻璃仿生结构的断裂失效机制

时间: 2025-01-10 发布者:微旷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近日,松山湖实验室汪卫华院士团队的最新成果创新性地采用微旷科技原位压缩CT技术(使用设备为微旷科技XPloreVista 2000显微原位CT),探究非晶合金断裂失效机制。该成果被发表在TOP期刊《Acta Materialia》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非晶材料团队和香港理工大学联培博士生杨丛瑞为论文第一作者汪卫华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宋旭教授、香港理工大学陈镜昌教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柯海波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标题:

“High strength bioinspired cellular metallic glasses with excellent energy absorption”

(具有出色能量吸收能力的高强度仿生结构金属玻璃)

研究摘要

几十年来,块状金属玻璃(BMGs)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一直受到限制,原因是其强度高但本身脆性大,可能会因局部剪切产生的应变软化而导致灾难性的破坏。利用建筑设计改变局部变形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这项研究中,通过微激光粉末床融合(μLPBF)技术,使用锆基非晶粉末成功制造出四种仿生三周期极小曲面(TPMS)非晶合金结构。研究发现,两种TPMS结构的能量吸收能力超过30 kJ/kg,比强度达到0.08 MPa-kg-¹-m³。通过研究断口形貌和使用数字体积相关(DVC)分析,提出了TPMS非晶结构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的混合增韧机制。


CT表征方法

为了深入揭示非晶合金在断裂失效过程中内部变形机制的演化,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原位压缩X-CT技术(使用设备为微旷科技XPloreVista 2000显微原位CT,对结构在不同失效阶段的内部相互作用机制进行表征与分析。CT扫描是在150 kV的电压和110 μA的电流下,在不同的压缩应变下进行的。扫描的体素尺寸为3.213 μm,能够捕捉到详细的微观结构特征。在每个失效阶段进行扫描时,都会暂停加载并让其静止1小时,以便进行CT成像。每个TPMS非晶合金结构共分析了5-6个阶段。


CT表征结果

1-D非晶结构和1-IWP非晶结构由于具有较高的损伤耐受性而表现出卓越的SEA和比强度。图1a显示了这两种非晶结构的应力-应变曲线,突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1-D非晶结构在第一次断裂时显示出明显的应力下降,随后应力呈持续上升趋势。相比之下,1-IWP非晶结构显示出相对平缓的下降趋势,应力波动很小。利用应力分布FE仿真分析了图1a中标注的两个不同的行为阶段。图1b和f显示了1-D和1-IWP非晶结构在初始状态下的应力分布。与1-IWP非晶结构相比,1-D非晶结构显示出更集中的应力分布(图1c),表明它会释放出大量的应力集中,所以更容易发生严重的初始断裂。相比之下,1-IWP非晶结构的应力分布更为均匀(图1g),有助于避免严重的初始断裂。断裂后,两种非晶结构中的应力集中都有所松弛。值得注意的是,在1-D非晶结构(图1e)中,高应力集中的峰值已经消散,但与1-IWP非晶结构(图1h)相比,非断裂区域仍存在较高的von Mises应力(图1d)。这是由于1-IWP非晶结构中存在广泛的局部小断裂,导致整体结构更加分散,承受的应力相对较低(图1i)。



图1. 不同变形阶段下基于CT重建TPMS结构的应力分布有限元模拟。(a) 1-IWP和1-D非晶结构的应力-应变曲线。1-D非晶结构:(b-c)和1-IWP非晶结构:(f-g) 原始状态下的应力分布。1-D非晶结构:(d-e)和1-IWP非晶结构:(h-i)断裂状态下的应力分布。

与非原位测量相比,原位力-位移曲线显示出相似的应力变化趋势。在1-D结构中,截面显示出一条沿对角线方向的裂纹带。然而,三维应变图(图2b i)表明,该对角线裂纹虽然破坏了结构的大部分区域,但并未贯穿整个体积,而是在靠近底部的位置停止。在后续压缩过程中(图2b ii),裂纹未沿原路径扩展,而是沿另一对角线方向萌生了新的裂纹带。这种裂纹的多方向扩展干扰了主裂纹的贯通性,阻止了灾难性失效的发生,同时对后续应力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2. 基于TPMS非晶结构的原位X射线CT的DVC分析。原位压缩试验中(a)1-D和(c)1-IWP试样的力-位移曲线。(b)从DVC计算中获得的1-D试样(来自第一断裂阶段)变形阶段的应变分布图。(i)863 N、(ii)1805 N、(iii) 1331N.(d)从DVC计算中获得的1-IWP试样(来自第一断裂阶段)变形阶段的应变分布图。(i)力在 3035 N,(ii)2466 N,(iii)2549N。对应于(a)和(c)中突出显示数据点的曲线的变形阶段。从有限元结果中获得的第一个断裂阶段的应力分布:(e)1-IWP,(f)1-D。损伤带的X射线重建切片出现在最后变形阶段:(g)侧视图(h-i)一维试样的俯视图,(j)侧视图(k-l)1-IWP 试样的俯视图。具有剪切带(m)和断裂碎片堵塞(n)的断裂试样的SEM图像。


研究结论

本研究采用μLPBF方法制作了具有四种仿生三周期极小曲面(TPMS)非晶合金结构。三维打印的非晶合金精度高、制造质量好,具有出色的能量吸收能力和高抗压强度。TPMS非晶合金结构优异的能量吸收能力归功于对断裂模式的控制,从而避免了灾难性破坏,并实现了与延展性金属材料相当的宏观塑性。

通过使用原位X射线CT技术进行DVC分析,清楚地研究了包括首次断裂和断裂扩展路径的失效过程。研究发现,首次断裂对非晶结构的损伤耐受性至关重要,所有层的结构都经历严重的断裂,表现出低抗应力性。IWP型TPMS非晶结构在变形过程中显示出更均匀的应力分布和逐层塌陷。虽然d型TPMS结构显示出相当高的SEA,但其高能量吸收更多归因于其广泛的损伤带。

结合对断口形态的研究,我们发现TPMS非晶结构的延展机制是一种涉及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混合模式。局部断裂会形成损伤带,从而在断裂碎片周围产生复杂的应力场。在这些复杂的应力场中,非晶结构表现出微观塑性,促进了多剪切带的出现,从而在TPMS非晶结构的失效过程中构成了一种协同的多尺度延展机制(从纳米到微米再到毫米)。此项研究为克服强度-塑性权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为开发具有出色能量吸收能力的高强度结构非晶合金开辟了新路径,在能量吸收相关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原始文献:

Yang C, Ding J, Qu S, et al. High strength bioinspired cellular metallic glasses with excellent energy absorption[J]. Acta Materialia, 2024: 120688.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5964542401036X

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方式

138-1005-5608 戴老师(测试) 

180-1948-0401 何工(设备)

176-8208-5625 李女士(市场商务)

邮编:215133

邮箱:suzhouwkuang@163.com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1座11楼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Copyright©2023 微旷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3006339号-1主营: 显微原位CT  微焦点工业CT  CT原位成像台  定制化开发 

业务恰谈
业务恰谈企业微信

扫一扫
直接联系

何先生
+86 18019480401

市场商务
市场商务企业微信

扫一扫
直接联系

李女士
+86 17682085625

检测服务
扫码关注
关注微旷科技

扫一扫
关注微旷科技

微旷科技

返回顶部